前一晚明明睡得很好,第二天卻疲憊不堪;夢見自己摔倒,醒來一看自己果然摔在地上;睡眠時間與常人有“時差”,久久改不回來……碰到這些情況,就要問問自己多久沒睡個好覺了?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本期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睡眠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張力三說說健康睡眠那些事,糾正大眾對睡眠的誤區。
睡眠結構出現問題會表現亞健康狀態
“我昨晚睡得挺好的,怎么白天感覺特別累,而且睡多久都不解乏?”這個狀態朱先生已經持續很久了。
“他確實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質量也不高,不過這二者之間聯系甚少。真正影響他睡眠質量是睡眠中非常頻繁的周期性腿動癥”,接診醫生張力三分析道。
周期性腿動癥是指人在睡眠中重復出現的下肢肌肉收縮,達到一定電生理診斷標準。偶發的周期性腿動,可見于正常成年人或合并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發作性睡病等其他睡眠疾病。但是,當周期性腿動變得很頻繁,特別是引起微覺醒的周期性腿動,會導致第二天疲倦、乏力等。
朱先生的周期性腿動指數高達每小時50次,并且伴有頻繁的腦電微覺醒。張力三說,從睡眠學角度講,這是睡眠結構出現問題,患者往往白天精神不佳,疲倦、嗜睡,哪怕睡得很久也不解乏,身體也呈現亞健康狀態。
張力三介紹說,治療上,通常要先評估出現周期性腿動原因,常見的原因有體內缺鐵、腎功能減退等。在糾正這些因素的前提下,適當藥物,如普拉克索,可有效抑制睡眠中的周期性腿動。
夢中的動作為何“延續”到現實當中?
夢到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確實從床上翻下來,結結實實地摔在地上。
就診后發現其患有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簡稱RBD。
夢中的動作為何“延續”到現實當中?張力三介紹說,人的動作是由高級中樞到低級中樞,最后引起肌肉動作。人醒著的時候,大腦可以指揮我們的肢體。當處于做夢的睡眠中,腦干中有一個結構(SLD核團)會阻止大腦指揮手腳,因此做夢時肢體并不會聽從大腦指揮。如果腦干這個結構發生病變,它不能行使正常的功能,皮層的夢境動作會延續到肢體,出現與夢境相關的異常運動行為,如說夢話、喊叫、拳打腳踢、墜床、自傷或傷害同床者的情況。
“如果在50歲以后出現了‘夢境演繹現象’,往往提示患有RBD,以后發展成為帕金森病、癡呆的風險極高。建議去睡眠醫學中心進行標準的視頻多導睡眠監測來精準評估!睆埩θf。
這類患者首先要注意睡眠環境安全,包住床、床頭柜的邊邊角角,收好房間周圍的危險物品,如剪刀,不要選擇高床等。也可以用藥物控制癥狀,常用藥物有褪黑素和氯硝西泮。
睡眠生物鐘紊亂需要調節
鐵路工人小李睡眠時間似乎和別人“有時差”。原來作為鐵路工人,小李常年上后半夜的班,每天下午5點多睡覺,凌晨2點起床上班,這樣的生活節奏維持了好幾年。即便后來小李換了朝九晚五的崗位,但常年的習慣哪里說改就能改,睡眠生物鐘一直沒調整過來,給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多不便。
“這是典型的睡眠節律紊亂,像小李這種情況屬于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征,另一部分人相較于常人睡得晚、醒得晚,屬于睡眠時相后移綜合征!睆埩θf,大家千萬不要把睡眠前移、后移和失眠搞混了,不是到睡覺時間都睡不著都叫失眠,睡眠問題不能簡單粗暴地用安眠藥解決。生物節律紊亂的疾病,可以采用連續記錄1-2周的睡眠日記進行診斷。
睡眠節律紊亂需要調節睡眠生物鐘。像小李這樣前移的情況,可以在凌晨吃褪黑素類藥物,到了晚上若沒到睡覺時間就犯困,可以采取強光照射;對于后移的人群,到睡覺時間,可以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也可以晚上吃褪黑素類藥物幫助睡眠。
張力三提醒大家,深睡眠對人體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研究發現深睡眠出現在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1點左右,所以為了保證身體充分休息,最好晚上10點半上床睡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