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東陽市的強市之基、立市之本。近年來,東陽市始終遵循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金華調研時“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指示精神,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做大做強做優以制造業主體的工業經濟。當地把它總結為“四有、五新”。
“四有”,一是頂層設計有高度。圍繞“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強市、文化名城、歌畫東陽”總體目標,高規格、高標準謀劃提出培育千億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五年翻番的戰略安排,打造全省知名的優質制造基地、優質供給窗口、冠軍企業基地。
二是空間拓展有速度。聚力打造頂配版工業經濟承載平臺,分年度滾動推進平臺建設大會戰,以3年內創建省級“萬畝千億”平臺為目標,引入的百億級正威長三角新材料項目一期計劃今年投產。
三是政策扶持有力度。今年,該市相繼出臺“制造業22條”、“科技新政42條”,還出臺人才引進全周期10項保障政策,真金白銀增強企業引才“磁力場”,今年已引進大學生10536人,其中碩士345人、博士33人。
四是招商引資有強度。該市緊盯京津冀、江浙滬、粵港澳等重點招商區域,組建北京、上海和深圳3個駐點招商引智工作站,開展定點招商、產業鏈招商,招商引資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較大突破,今年已入庫項目70個,洽談規模超300億元,7個總投資42.7億元的項目順利落地。
其次是“五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該市工業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30%以上,今年1-7月已累計完成總產值363.04億元,特點可以5個“新”來概括。
一是產業結構有新優化。傳統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磁性材料、健康醫藥、紅木家具等重點行業列入金華市制造業重點細分行業培育計劃,區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二是市場主體有新壯大。深入實施“鳳凰行動”“專精特新”“雄鷹行動”“隱形冠軍”等系列計劃,全市已擁有主板上市工業企業5家,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雄鷹計劃”培育企業2家,數量均居金華前列。
三是創新能力有新增強。成功入選“中國創新百強縣”,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金華第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提升至2%以上。全市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78家,累計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17家,數量居全省前列。
四是數字經濟有新成效。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扎實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14%,加快數字新基建,全市已完成5G基站建設950個,達成“移動5G鄉鄉通”建設目標。
五是綠色發展有新水平。擁有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家;1個省級特色小鎮和2個省級工業園區實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上半年,該市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8.41萬元/畝。位居金華第4;增速35%,位居金華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