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對浙江467.9萬個體戶來說“有點冷”。春節后,本應是開業迎客的好日子,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些最草根的“小老板”們“閃了腰”,原本人氣十足的餐飲店、小商店,變得冷冷清清。
日前,我省出臺《關于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見》,助力個體戶復工復產,但截至3月13日,全省個體戶的復工率僅為56.56%,仍相對滯后。
來自浙江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我省個體戶絕大多數分布在第三產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占比達61.6%。這些分布在街頭巷尾、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店,在打通人們“消費最后100米”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硬性支出當頭
完全恢復仍需時間
3月16日傍晚,位于杭州市體育場路中山北路交叉口的溪漁館,已經有顧客開始排隊!安宛^可以堂食以來,店里逐漸有了人氣,但根據防控要求,客人之間要隔1米遠,所以餐館的實際接待能力還很低!崩习迥镟嶃y華說,雖然管控逐漸放寬,但客流量仍不穩定,每天的流水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這意味著什么?鄭銀華算了一筆賬:40平方米的房租每月1萬多元,人工成本每月四五萬元,再加上食材、水電費等!捌咂甙税怂阆聛,每天都在賠錢!闭f話間,鄭銀華熟練地打包外賣,并習慣性地多打包了幾雙筷子!敖o顧客當公筷用!编嶃y華說,開業近一個月,店里生意主要靠外賣業務撐著。
“開業只能解燃眉之急,疫情帶來的影響不會馬上消失,實體店的生意也不會馬上復蘇!遍L期觀察浙江民營經濟的省委黨校經濟學部主任王祖強認為,個體戶從事的多為服務業,人流量不足,對他們的影響顯而易見。
每天陷入賠錢焦慮的,還有開水果店的老王!斑^去一個月,大概虧了10萬元,主要是房租和工人的工資!崩贤踉诤贾蓍_了兩家水果店,雇了9名工人,不能營業的這一個月,每天一睜眼就是幾千元錢的損失。
這并不是個別現象!拔覀冊谡{研中發現,個體戶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硬性支出費用壓力較大、流動資金捉襟見肘!3月初,省市場監管局注冊處處長陳旭鋒前往杭州蕭山區、江干區、桐廬縣和寧波慈溪市等地,深入調查了包括小餐館、理發店、美甲店、副食店、民宿等在內的20家個體戶后,他得出一個結論:對于這些個體戶,房租基本占了成本的一半,其次就是員工社保和水電費。
個體戶的停業和歇業,不僅影響自身就業和收入,也影響著社會的正常運轉,但開業僅僅是第一步。
自救結合他救
“疫”境下努力求生路
“開”是應急之策,“穩”才是長久之計。為了生存,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正在展開一場自救。
迦南甜品在杭州下沙大學城小有名氣,大學沒開學,導致甜品店最主要的消費群體缺失,營業收入嚴重縮水!斑@逼著我們思考,如何讓我們的甜品被更多人知曉與接納!眲撌既四愌耪f。
為此,莫麗雅開始在自家的業主群里吆喝甜品,沒想到照片一發出去,就有鄰居詢問能否送貨上門。她的“無心插柳”讓甜品店從門店經營走向社區配送,不僅彌補了原有客戶的缺失,而且拓寬了消費渠道。
時代永遠在獎勵解決問題的擺渡人。在杭州城西紫霞街上,一家名叫“半畝鮮”的生鮮店也找到了突破口——線上預訂。顧客只需要在微信群里接龍備注菜品,“半畝鮮”就會安排人員送到小區門口供顧客自取,這給疫情最嚴重時兩天才能出門采購一次的居民省去不少麻煩,也讓舉步維艱的線下生鮮店活出另一番模樣。
“草根”們的自救,是浙江精神最樸實的體現!安莞洕钦憬洕奶厣,而不等、不靠、不抱怨,又構成了浙江個體戶與生俱來的氣質!蓖踝鎻娬f,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商戶從線下到線上,尋找營業的新途徑。
在個體戶積極自救的同時,政府也灑下甘霖。日前,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見》,16條舉措從優化準入、降本減負、增拓渠道三方面幫助個體戶復工復產。
挑戰機遇同在
個體戶要加快創新
“黑天鵝”事件,往往會激發商戶生存路徑的深刻變革,此次也不例外。
供銷渠道單一、后備資金不足……量大面廣、更多處于生存型創業的個體戶群體在疫情中暴露出粗放經營模式的積弊。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個體戶黃鮮平涉足了一個新領域——直播!吧庠絹碓叫枰磳嵙、拼多渠道運營!秉S鮮平說,受疫情影響,今年開張延后了半個月,但也給了她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嘗試。
事實上,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歷來與個體戶的發展壯大相輔相成、相生相融。
“這次疫情,給他們帶來創傷,也帶來生機!闭憬迦A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認為,這次疫情沖擊,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體小聲微的“小老板”需要在資金周轉、店鋪管理等環節上進行優化,在組織結構、業態模式上進行創新,而不能隨波逐流。
這個不一樣的春天,浙江個體戶或將因此萌生新的活力和希望。
個體戶長期生存發展,主要還是靠他們自己。一些古老的價值準則,如童叟無欺、態度友善、質量第一等,應該是永恒的。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需要追求新的價值,諸如差異化、快捷化、品質化、情感化等。
政府也要積極創造有利于個體戶生存發展的環境。如免稅和實施相對較低的定額稅率;對于低收入人群集聚區域的個體戶,酌情補助,以擴大其生存空間,一定程度地縮小收入差距;實行個體戶用電與居民同價的政策等。
|